地板保護膜廠家河北唐縣 河北地板保護膜生產廠家
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地板保護膜廠家河北唐縣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地板保護膜廠家河北唐縣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捻軍是個什么樣的組織?最后結局怎樣?
捻軍,太平天國同時期另一支民間武裝!
活動于魯,豫,蘇,皖一帶,鼎盛時人馬超過二十萬!“捻”是淮北一帶方言,意思為“一伙,一股”,清朝官方稱之為捻匪。
1865年,僧格林沁被捻軍張皮綆斬殺于麥田,震驚清廷,從此捻軍聲名大震!
捻軍最早源自“捻子”,是皖,蘇一帶一種民間藝人的稱呼,他們燒油捻紙用來作法,節日時聚眾表演,平時為人驅除疾病和災難以牟利。
但后來,有些“捻子”卻做起了勒索恐嚇的勾當,甚至是盜竊財物,于土匪無二,百姓多為厭惡!
越是在饑荒的年份,入捻人數越多,所謂“居者為民,出者為捻”,逐漸的,“捻子”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民間藝人,而是三五成群的土匪桿子!
1852年時,皖北一帶接連大旱,莊稼歉收,張洛行、龔得樹等結捻聚眾萬人攻占河南永城。并在11月于毫州起義抗清,眾人推舉張洛行為盟主,歃血為盟,號稱“十八鋪聚義”。
1855年,捻軍建立黃、白、藍、黑、紅“五旗軍制”,人數達十萬。并在1856年接受了天王洪秀全的冊封!
1863年3月,張洛行被叛徒出賣被俘,送至清軍大營后被害!
在1865年,清朝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中伏被全殲之后,清朝傾全力對付捻軍,動用團練湘軍、淮軍及數省兵力!
并利用地形,“畫河圈地”,慢慢合圍捻軍!
后來,捻軍內部分裂為東、西二捻,最終在1867年,西捻為左宗棠所平定,東捻則被李鴻章所滅。
與太平天國同時期,在北方有一支特殊的隊伍,他們人數眾多,有20多萬人。他們來無影去無蹤,打得清軍丟盔棄甲,不可一世的清朝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也被他們伏擊全殲。那么,他們到底是誰,是一個怎樣的組織,最后的結局如何呢?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這個神秘的組織。
他們就是清末大名鼎鼎的捻軍,只是在同時期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的光芒掩蓋下,很多人并了解捻軍這個特殊的組織。在我國古代的農民起義的時候,那一次不都要搞一點封建迷信,捻軍也不例外。太平天國是拜上帝教,而捻軍則是一群鄉間的神棍組成出來的。平時,他們出門在鄉間利用封建迷信騙點錢,而在災荒年,他們唯恐天下不亂,進行迷信宣傳,揭竿而起。
捻軍最初是在安徽、河南一帶有游民捏紙,將油脂點燃,燒油捻紙用來作法,騙點香火錢。而到了1851年,又是一個饑荒年,捻軍在豫西南的南陽、南召、唐縣(今唐河)等地揭竿而起,攻城略地。1855年,黃河決口,大批災民流離失所,紛紛加入捻軍。捻軍到達了頂峰,淮河南北,遍地都是捻軍。
1855年秋,各路捻軍在安徽亳州雉河集(今安徽渦陽)會盟,捻軍推張樂行為盟主,并且建立了五旗軍,人數巔峰達到20余萬人。1856年,捻軍與太平天國合作,接受天王洪秀全封號,但實際上是“聽封不聽調”。但是不久之后,捻軍內部因意見不合,走向分裂,張樂行南下配合太平天國,而大部分捻軍返回淮北。1863年3月,清朝的僧格林沁親王攻下亳州雉河集,張樂行被叛徒俘送至清營遇害。
當時分裂后,北上的捻軍曾深入河南、山東,推動了當地人民以各種形式起義反清,給予了清軍沉重的打擊。1864年6月1號,太平天國失敗后,捻軍和太平天國余部合并為聯軍。1865年5月18日,捻軍在山東曹州埋伏,全殲窮追不舍的僧格林沁所部。清朝震怒,傾全力對付捻軍,清軍利用地形,“畫河圈地”,后分為東、西二捻,西捻被左宗棠所平定,東捻被李鴻章所滅。
1868年,歷時18年,波及皖、魯、豫、蘇、陜等10個省區,殲滅清軍及地方團練十萬余人的捻軍起義以失敗告終。捻軍起義說白了還是一個老式的農民起義,由于局限性,沒有形成集中統一的領導和指揮,軍事上實行流寇主義,忽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,后期又分兵作戰,作戰指導盲動,導致被清軍逐個擊破,最終落得了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。
晚清時期,因為列強入侵與清朝內部的各種天災人禍,引起了很多的農民起義,而捻軍就是其中比較強悍的一支,與太平軍的性質是差不多的。
“捻”來源于皖北的方言,意思是“一股一伙”。
皖北一帶的民間,有一種風俗,就是將紙張捻起來用油脂點燃,然后用來做法表演,據說能夠消災避難祛除疫病,人們把專門從事這種工作的人稱作是捻子。
剛開始的捻子向村民們募捐香油錢,可后來就開始勒索,與盜賊沒啥區別。
晚清時期災荒頻繁,所以捻子當然也就越來越多,當地“居者為民,出者為捻”,清朝將這些人稱作是捻匪,在河南、皖北、蘇北、魯西南等地,非常普遍。
清咸豐二年,皖北發生大規模的旱災,當地的捻子越來越多,亳州人張洛行與龔得樹等人趁機聚集大量的捻子,攻破河南永城。
也就是在這一年,捻軍以反抗清朝為名,舉行了大規模的起義活動。
捻軍在北方勢如破竹的同時,南方的太平軍也進軍非常順利,先后攻克江南諸多重鎮,眼看著太平軍興起,捻軍紛紛響應,由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。
有清一代,民間的各種起義一直不斷,像貫穿始終的白蓮教,尤其是中后期的太平天國,影響巨大。而捻軍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,他的存在甚至比太平天國還要久。
開始時間更早的捻黨
其實捻要比太平天國還要早。大約在嘉慶時期,他們就在安徽、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湖北等省活躍,當時還只是秘密組織,稱為“捻黨”。
咸豐二年(1852年)十月,安徽毫州的捻子首領張樂行(字洛行),占據雉河集(今渦陽縣)起事,這一天標志著捻軍正式成立,此時的天平天國已經進入湖南。也就是說,捻雖然成形較早,但真正的起義是晚于太平軍的。
在之后的三年內,各路捻軍開始起義。包括劉老疙瘩、李月等捻軍首領。咸豐五年(1885年)六月,各地的捻子首領開大會于雉河集,祭告天地,公推張樂行為盟主,一致反清,并與太平軍合作。咸豐七年(1857年)二月,張樂行接受太平天國的封號,稱為“沃王”,但只是“聽封不聽調”。
南征北戰的捻軍
對于捻軍,清廷是不能聽之任之的。自捻軍起義起,便不斷的鎮壓。捻軍的勢力比較有限,北上受到挫折,所以一直在淮河南北地區作戰。
同治二年(1863 年),雉河集被曾格林沁攻破,捻軍首領張樂行被俘犧牲。捻軍遭到重大打擊,張宗禹、任化邦等部突圍,轉戰于河南、山東一帶。第二年,天京陷落,太平天國運動失敗。天國余部與捻軍合作繼續反抗清廷。同治四年(1865年),聯軍大破僧格林沁,并擊殺之。
之后,兩江總督曾國藩開始接過鎮壓義軍的大旗,結果也是不甚理想。直到李鴻章領軍后,捻軍的形勢不佳,于是河南許州(今許昌)分軍兩支。這就是東西捻軍。
捻軍的失敗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地板保護膜廠家河北唐縣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地板保護膜廠家河北唐縣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